close

「真正的英雄,早就死在沙場上,而不是回來拿獎章的人。」郭台銘的這句名言雖然讓很多每年受獎的人聽了不是滋味,但鴻海內部的人都很清楚,郭台銘主要的用意是要提醒已有戰功、高高在上的主管,不要以物質收獲而滿足,人生還有更大的戰場,而奮鬥還沒有結束。

「權力給你,責任要負!」

特別是1997年開始,鴻海營收規模和員工人數都呈倍數成長,郭台銘多次談到,希望在集團快速成長的同時,各階層主管們能一肩挑起責任,嚴格要求貫徹所有命令,讓能力、權力和責任有良性的互動。

舉例來說,像鴻海經營來料加工及組裝業務,需要許多協力廠商的零件供應和報關手續。有時某個協力廠商沒有提供好完整的通關資料,於是運輸的流程全部被海關卡住,這時工廠的生產銜接就會受到影響。

「簽字就是牽制,」郭台銘對許多主管強調,如果不能做到物流通暢,首先一定是主管的責任,因為主管沒有嚴格要求下屬和供應廠商如何正確執行。其次才是供應商的責任,因為他們有責任完成客戶要求。

所以郭台銘認為,領導幹部要學會「負責任」的第一個辦法,就是學會控制並嚴格要求屬下。

而「負責任」的第二個辦法,就是認真教導部屬,因為主管有「教導的責任」。 「下屬不懂的事情就不要讓他做,要問清楚弄明白,懂了再做!」郭台銘不只一次在媒體上指出,「先有嚴師,才有高徒嘛!」他認為,「有負責任的主管,才會有負責任的下屬」,所以「教導的責任」可以理解成「讓部下擁有責任意識和負責任的方法」。

而這也是郭台銘眼中的「領導」:坐在管理職位的人,要有責任,教會下面的人。〈郭語錄〉中也指出,「任何一個組織,需要的不是管理,而是領導,而領導,必須要有獨裁為公的決斷勇氣。」

而《領導引擎》的作者提區也提出類似觀點。提區認為,一個好的領導人有四個基本特質:第一,他們會親自負責培養後進;第二,這些領導人在理念、價值和各種特定領域,都有「可傳授的觀點」,他們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再培養領導人把這些想法傳授下去;第三,領導人將可傳授的觀點融入生動的故事當中,從理智和情感兩方面,激勵其他人努力追求他們所描繪的成功未來;第四,成功的領導人花相當多時間培養其他領導者。

從前奇異的執行長威爾許(Jack Welch)到英特爾的創辦人葛洛夫身上,都可以輕易找出這四個特質。像威爾許有三成的時間花在培養人才、葛洛夫每兩週都要到人才發展中心授課。在台灣,則以大同的林挺生和鴻海郭台銘的領導方式較為接近。

管理大師梭羅(Lester Thurow)曾指出,大企業要在危機發生前進行變革,因為等到危機發生時才改變,通常為時已晚,但是要做到這一點,組織的各階層都必須具備負責能力的領導人。

像郭台銘向各階層領導幹部強調,「沒有管理,只有責任」,就是要不斷提高各階層幹部「負責任」的意識及能力,從心理建設、制度擬定到紀律的執行、並借重先進的科技來完成檢查。這些都是為了能讓一名幹部「能有自始至終負責任地完成過程」,郭台銘的名言是:「權力給你,責任要負!」

他在內部演講時,便曾舉例說明負責任的涵義。過去一些線上品管人員很認真(有責任意識)、也很遵守品管作業方法(有負責任的方法),但不良品仍有可能流出,遭到客戶投訴或退貨,為什麼呢?

「主要是責任意識和做事方式,趕不上外在的技術進步,加上外在要求水準不斷提高,所以要『負責任』,就要全方面了解,引進並掌握更先進的設備,用更先進的技術的支援。」郭台銘提醒幹部「負責任」不是死守原來的做事方式,僵固不變,而是要用更新的技術來輔助管理。進入「高科技的鴻海」,郭台銘更嚴格要求主管的「每日四件事」是:定策略、建組織、布人力、置系統。

杜拉克在《杜拉克談未來企業》(Post-capitalist Society,時報出版)一書更直言,未來的組識領導強調職務,而不是職位,「你應該對什麼負責,而不是你應該擁有什麼權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士愷 的頭像
    士愷

    士愷的部落格

    士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