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撰文/林祝菁 攝影/陳永錚

二十八年,香港中原地產從一家小代理商,成長為橫跨中港兩地的房仲產業龍頭,兩地員工超過一萬五千人,全年佣金收入逾港幣三十億元,穩坐香港最大的地產代理公司,這位地產天王將應《今周刊》之邀,九月一日來台與讀者分享投資房地產的經驗。

施永青,台灣的讀者可能沒聽過這號人物,然而,這位橫跨中港兩地的房仲業霸主,在香港可是家喻戶曉,他從打工仔一路打拚成為地產天王的過程,幾乎是每位香港房仲從業人員耳熟能詳的傳奇故事。在過去二十八年間,香港地產經歷暴起急落,施永青一路參與;他所主持的中原地產沒有被房產大好的浪潮沖昏頭,也沒有被突如其來的大蕭條嚇跑。儘管景氣時有起落,長期來看,中原地產的成長曲線始終向上走高,施永青更在大陸房地產剛冒出頭時就前進大陸卡位,讓中原地產名符其實進軍「中原」,在大陸華中占下了難以取代的地位。

七月十二日,中原地產歡度二十八年慶,近三十年的洗鍊,中原地產從原本僅是一間小樓面,發展成跨國的地產代理公司,中原地產公司在香港與大陸兩地員工超過一萬五千人,全年佣金收入逾港幣三十億元,折合新台幣一百二十億元,較台灣信義房屋的四十億元,多出三倍,穩坐香港地產代理龍頭地位。

施永青的傳奇故事,被香港媒體一再傳誦,不僅是他個人的事業奇蹟,更多的成分來自於他另類而有趣的思想。

地產大亨 看好中港未來房市

一九七八年,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及王文彥兩人承租了一間小小的樓面,擺了兩張桌子,就這麼做起房屋仲介的生意。那時很多的仲介都是假仲介之名,行炒樓之實,買進低價房再轉手賣給客戶,不是賺佣金,而是賺差價,這與客戶利益相矛盾,中原地產標榜不參與投資,於是在地產代理業異軍突起。

九二年初,由於經營理念不合,王文彥辭去執行董事的職務,從此離開中原地產,不過仍保有四五%的股權,施永青正式掌權中原地產,「他的離開,可能是我最開心的事。」施永青說他當時有種被釋放、解脫的感覺。從此他確立中原的經營模式,第一線的營業員作生意、主任經理作管理,上下不會有任何的利益衝突。

九七年起香港房市處於低迷狀況,中原地產則在此時作了大調整。「我調了三大方向,包括服務對象、生意成分及工作目標。」施永青說。

中原地產一開始主做商業樓面的投資者生意,但在九七後,將服務對象從商業投資戶拉到住宅戶,而且拉高租賃的比例。

另外,原本處於賣方市場,也變成買方市場,許多建商的銷售員完全不能應付,只好委託代理商,中原地產也在此時打入一手市場。

而此時,就算再怎麼努力做,盈利都不可能太好,施永青改變工作目標,將衝盈利目標改為增加市場占有率,施永青說,同仁們看著市占率提高時,就很有成就感,才會有鬥志戰下去。

這期間,中原地產也從分行三百多間,萎縮到一百六十間,以求節省租金成本,但人員卻沒有減少。如今,中原地產的一手市場占有率已近四成,二手市場也有三成五。

中原地產在經過二十八年的歷練後,業務擴及到大陸、澳門地區,內容包括了地產代理、測量做價、招標拍賣、物業管理等等,演變成旗下擁有許多分公司的中原集團,○一年正式入股利嘉閣地產成為大股東,施永青的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

然而,中原地產就是不能上市,原因在於合夥人王文彥不同意。施永青無奈地說,合夥人離開後,公司在他管理之下蒸蒸日上,王不願看到公司愈來愈好,會顏面無光,由於王握有決定性的四五%股權,看來要上市是難上加難。

不過,雖然無法上市,但施永青還是持續擴張中原集團版圖,未來將陸續朝大陸的二、三級城市設點,施永青認為,大陸的房地產在經濟的拉抬下,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而香港也受到大陸開放觀光的影響,應該還會有更好的前景,中原集團絕不會在這麼大好的環境裡缺席。

自費辦報 地產之外的商業考量

不只搞地產,施永青也搞報紙。八月一日,香港街頭多了份免費報——《am730》,就是由施永青一人創辦,他自掏腰包港幣一億元,企圖搶灘年輕上班族的口味,風格走時尚流行,文間又帶點反諷社會的意味,這位在朋友眼中精力充沛,思想奔騰的施永青,也將開闢「C(施,香港發音)觀點」,左打「A觀點(蘋果觀點)」,右打「B觀點(北京觀點)」。

有人說,施永青人生已沒什麼樂趣,辦個報找樂子;有人認為,他錢太多,工作沒挑戰了,辦報燒錢……這話聽進施永青耳中時,他啼笑皆非,「辦報不是為了興趣,而是考量商業上是否有生存條件才去做,如果現在為了興趣,未來可能成了挫折。」

香港的《都市日報》曾驕傲地對外說,「廣告多到上不了!」此句話讓施永青想到另一個賺錢點子,他打了個如意算盤,如果《am730》做得比《都市》不好,也可以把它吃不下的廣告拉過來,如果做得比它好,就能把它的廣告拉過來,怎麼都划算。

也許有人認為施永青瘋了,但也有人認為施永青辦報其實是「正常」舉動,因為他本來就很另類。

外表斯文有禮的施永青,說起話來有條不紊,從小喜歡看艱澀的哲學書籍,像是海德格、黑格爾、羅素,或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老人與海》等勵志書籍,他覺得如果從難的文章看起,對於簡單的書就不會排斥。

有趣的是,他不屑看時下流行的投資或心靈書籍,他認為那是通俗觀念。

看《老子》領悟無為的公司治理

也因為愛看書,有一天上廁所時,他隨手拿了本老子的《道德經》,心想懂不懂都要看一下,書中的一句話:「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就是人民為何如此難管,都因上面的人太有為,如果沒有太多規矩,下面的人就不會犯規。這句話,居然改變了施永青,「無為」成了他治理公司的招牌理念。

「上面有為,下面必然無為,反之,上面無為,下面必有為。」施永青貫徹老子的思想,他說老闆總喜歡把以前成功的經驗掛在嘴上,加諸在員工的身上,迷信以前成功的經驗;但是如果把以前的成功模式固定下來,就沒有進步的機會,因此他放手讓員工發揮。他的無為,著實換來員工奮發有為。

施永青對於人生的看法永遠與眾不同,他把這套快樂哲學應用到對小孩的教育,他認為,「人生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如果從小就給他所有的東西,孩子們反而不懂得去珍惜,會愈來愈不開心,只有從無到有的過程,那種快樂是無法比擬。

因此,施永青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跟他們說,「我不會把財產留給你們,一切都要靠你們自己。」他每年都把所賺的錢的十分之一捐給慈善機構,其餘的錢還在運作事業,也不會留給小孩,能給孩子的就只有教育。

信仰社會主義 主張人生該多點嘗試

施永青之所以這麼做,也許是他真的看太多香港公子哥兒的下場。他說,在香港常有耳聞,一些有錢的公子們買東西不付帳,後頭總有管家幫忙付;久而久之覺得無趣,就用偷的,找刺激感,但後頭還是有人付,只好再找更刺激一點的,就用搶的,反正太早擁有一切,還有什麼奮鬥的目標。

記得有一次,女兒的成績拿到好幾個A,施永青居然不怎麼開心,反倒覺得女兒太認真念書了。他認為,拿到C或B,所花費的力氣不多,但要衝到A,卻得花上更多倍的精力,與其這麼賣力,不如把時間拿去做別的事情,不要只專注在念書上頭。

他從來不相信學歷會令人成功,也討厭只會規規矩矩讀書的人,據說,施永青喜歡反面思考,曾在過年時,在床頭貼了「一睡不起」,門上貼了「出入撞牆」,結果那一年也沒什麼不順。所以他不喜歡太規矩讀書反倒失去了寶貴,又值得探索的青春。

曾崇拜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的他,如今似乎在資本主義找到另一片天,但他還是認同馬克思說資本社會剝削工人,他無法抗衡社會潮流,但起碼他的夥計一定可以分到多點錢。

他說他的人生不喜歡訂座右銘,但他信奉哲學家羅素的一句話:「一生受三種很強烈的感情左右,包括對愛的追求,對真理的追求,及對受苦難人民的難以抑制的同情心。」所以他讀書,參加慈善團體,及苗圃行動,他堅信生活上不單只是賺錢,還有更多值得嘗試的東西。

施永青 小檔案
出生:1949年出生於上海
現職:中原地產主席
學歷:香港新法中學畢業
經歷:曾在工人夜校擔任八年教職
家庭:已婚,育有二女一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士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