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建構優質的人才庫就像玩疊疊樂,每個動作都要小心謹慎,瞻前顧後,留意眼前,不忘未來。每個人才都是一塊積木,堆得好的組織疊疊樂,其形狀不但穩固、壯觀,更不會因為抽掉其中的任何一塊而整體崩盤。

文/廖志德

策略的實踐須要執行力,沒有落實的策略願景只是空談,而堅實的人才基礎則是策略圓滿達成的保證,欠缺飽滿的人才庫(Talent Pool)來支持策略行動,企業經營的關鍵活動不但可能嚴重脫節,甚至可能造成財務上的巨大黑洞。 當許多企業都宣稱要從製造導向轉變為技術、創新及品牌導向之際,然而其內部所有的人力資源佈局活動,卻無法吸收足夠具有創意、熱情、顛覆特質的人才時,任何的積極努力都會化為口號式的空轉,任何的投入都會形成一種無形的資源浪費。

期望一個嚴守規定、聽從命令、準時上下班的傳統製造人才,突然轉變成為一個熱情奔放、獨立自主、不流於俗的創新人才,基本上是緣木求魚,企圖化不可能為可能,還是必須實事求是,先從打造理想中的人才庫開始著手才是正途。 舉例來說,缺乏相對應的人力資源來配合,只是將原有員工的職稱從製造工程師換成研發工程師,其背後的行事風格及價值觀卻保持原樣,這群製造出身的人才可能會把研發單位當作工廠來管,要求員工打卡準時上下班,以為這是企業應遵守的紀律,部門佈置盡量以節省成本為原則,所以採購沒有美感的鐵板凳。雖然所有的動作都是出於美意,但卻扼殺組織想要發展的創新能力,要求打卡對研發人員是一種桎梏,而鐵板凳也不是設計人員心目中理想的辦公室佈置方式,難怪私底下有些研發人員會抱怨說:「我可不想待在這樣的工廠裡工作。」 會造成這種左右為難的現象,某方面是由於企業的策略地圖描繪的不夠明確與清晰,或只是重視現狀卻忽視了未來,另一方面則是由於高層主管無法掌握不同類型人才的心理需求。

想要化解此令人尷尬的情況,企業首先要建構出具有共識的策略藍圖,據此發展出公司未來的職能組合(Competency Portfolio),作為鑑別與培養人才的準則,才能確保人力資源的佈局不會遭到扭曲。

打造人才庫從策略地圖開始

被眼前的事務所矇蔽是常見的錯誤,領導者只留意組織人員是否具備處理現有工作的能力,卻忽略這些人發展及處理明日事務的潛力。 經由策略地圖著手發展職能組合是一個好的開始,此外,企業還要針對組織現有的職能進行盤點,以了解策略發展進程中會面臨何種職能缺口(Competency Gap),對於職能缺口的分布情形及大小有所掌握,才能洞察策略可能遭遇的問題及困境,為了配合組織未來策略的需要,企業除了要依據外在環境的變遷來調整企業活動,更要快速補足人才庫的職能缺口,讓組織成員具備有執行策略地圖的能力。 從事人才庫的職能發展不能只看短期,還要兼顧長期的策略目標;不能只留意專業知識與技能,對於其行為及價值觀也要同步評估。

當策略地圖重新聚焦的時候,企業必須問問自己下列各種問題,並且用心思考解決之道。

1.組織成員的職能組合需要何種更動?

2.現有人員的技能與思維是否有落伍之虞?

3.為了補足職能缺口需要採取何種行動?

4.完成新的人才庫佈局要耗用多少時間?

5.如何融合新舊組織成員的知識、技術與價值觀?

假如某家電腦公司根據策略地圖的分析結果,發現代工業務的毛利日益降低,於是該公司決定從OEM走向ODM及OBM,此時公司的新焦點不再是製造與銷售,可能是設計與行銷,為了執行這個新策略,可能要延攬新的設計人員來補足職能缺口,但是除了補強此一設計的專業能力之外,過去只面對少數幾家代工客戶的思維模式再也不適宜,企業必須有能力直接面對成千上萬消費大眾的能力,從與顧客互動的過程中洞察其現在與未來的需求。

如果策略地圖與現有人才庫的連接度較高,那麼企業無需進用太多新人就可以順利轉型,只要引導現有組織成員發展出新的職能即可,其可能的具體做法包括自我成長、實作演練、課堂學習、導師制度及標竿學習等方式。

確認職能缺口掃除策略障礙

如果職能缺口太大,不但要引進大量的新進人才,可能還要協助現有不適任的人員進行轉型,有時甚至於必須勸退他們進行轉業,讓合適的人才遞補他們的位置。公司內部要有人圓融而冷靜的人負責這項吃力而不討好的工作,懂得如何處理未來績效可能表現不佳的員工,一方面可以掃除公司策略路線上的障礙,一方面可以協助員工找到合適自己發展的新天地,與工作夥伴共同面對這個殘酷的事實,是晉升優質領導人的必經歷練,延誤處理時間只會讓問題更痛,更難處理,對個人及公司都極為不利。 然而,企圖建構嶄新的人才庫,在人才奇缺的世界,很容易引發激烈的人才爭奪戰,尤其是某些特定領域的熱門人才更是搶手,在以知識為發展基礎的產業裡,這種現象可以說是愈演愈烈,由於吸收及留住傑出人才是愈來愈困難,許多過去從來不進行挖角的公司也加入了戰局。

直至今日,高科技產業的人才戰爭絲毫沒有停歇的一天,同時挖角的動作也不侷限於同一類型產業內部,跨越半導體、LCD、通訊、IC設計、電腦與周邊等產業疆界的挖角行為也時有所見。這是因為台灣製造部門多數已經移植到對岸,因此,留在本地的企業總部就面臨著轉型的壓力,大部分企業選擇走向研發、設計或品牌,展望未來廠商之人才庫當中,研發與設計人員的比重會愈來愈高,而作業員與生產工程師則會陸續減少。

筆記型電腦大廠廣達去年就宣布執行人力調整計畫,積極輔導內部生產線員工,鼓勵他們轉往廣明、廣輝或集團其他部門,無法轉換跑道的人員則給與「二倍年資加上數個月」的優退金,在成本與競爭力的考量下,廣達只有逐步減少生產能量。 但另一方面隨著廣達研發中心的設立,其研發人員將從目前的二千人擴增至未來的五千人,期望能夠達到「從代工脫胎換骨,從創新研發中重生」的目標。

除了廣達其他高科技公司的研發人才佈局活動也相當積極,包括金寶、光寶、宏碁、奇美、友達、鴻海等國內知名企業都有相類似的計畫在推動,加上跨國企業如INTEL、HP、DELL也陸續來台成立研發中心,台灣的研發人才爭奪戰勢必是好戲連台。

引人才入庫如修練內功心法

從製造重鎮轉變為研發基地乃大勢所趨,而厚實的研發人才庫是成功轉型的奠基石,但是引人才入庫是修練內功心法,不像學習外功招式,比劃比劃就能有基本的樣式,修習內功要下十年的功夫,只練外功獨欠缺內功修為的武者,其武功招式雖美,卻毫無力道,無法傷人於千里。

人才庫從開始整軍到發揮戰力有時間滯延,因此發展人力資源又像耕農,需依四季時序進行播種,經過春耕、夏耘,才得秋收、冬藏,栽培人才急不得也,忍耐與等待才是長治久安之道。 最近十年來,亞洲最耀眼的企業三星集團(SAMSUMG),就是用這樣的態度來進行人才佈局,他們以五到十年的思維格局來發掘人才,並且有系統的培植有實現未來潛力的優秀人才,他們把蒐羅人才的大網撒向國際,同時撒向還在就學的大學生及高中生,及早準備讓三星贏得二十一世紀初的大腦之爭。

過去三星的產品被歸屬於低廉的三流行列,曾幾何時他們一掃前恥,現在其所推出的產品不但屢屢獲得iF及IDEAL等國際設計大獎,並且於市場上帶動相當高的人氣,今天SAMSUNG已經名列全球品牌第二十一名,優質設計人才庫的結構革新功不可沒。從1993年開始,三星就著手積極培養設計人才,目前其設計人才庫已經高達近五百人,從著手改革到大放異彩,整整耗時七年進行設計人才庫的整備工作。

設計實現了三星的品牌夢,也即將實現華碩及明基等公司的夢想,台灣廠商大約從三、四年前開始籌組設計單位,比起三星算是起步較晚的,但在短期內就有相當傑出的成績,日前華碩所設計的WIN筆記型電腦,從二千三百多件產品當中脫穎而出,獲得德國iF工業設計金獎,讓人欣喜若狂,因為這個獎過去幾乎是APPLE及SONY等國際大廠的天下。

iF獎是設計界的奧斯卡獎,而台灣廠商今年卻聯手抱走了二十八座獎項,首度超越韓國的表現,其中明基有十件產品獲獎是最大的贏家。華碩和明基對於設計人才的積極延攬,為台灣增添不少設計創新能量,目前華碩的設計人才庫有五十名,明基則已經有七十名之譜,比起三星近五百人的設計團隊雖然仍然有一段差距,但是已經成為台灣自創品牌的最佳保證。

人才有相生相吸的現象,好的人才吸引好的人才,好的人才需要好的人才來帶領,組織如果缺乏好的領導人,即使提供高於同業的薪資與分紅,人才也會像流水一般,流進又流出,企業想要築起人才水壩,把人才留在公司內部,首先要問的是我們的領導人才庫是否質量兼優?是否留意領導人才的接班問題?帶領人才的方式是否有改善的空間?

領導人才庫數量、品質、穩定度

高層主管的領導方式會影響人才的去留,因此,定期盤點領導人才庫的質量是必要的動作,評估的角度至少應該包括數量、品質、穩定度三個部分,透過領導人才庫的質量分布與流量分析,可以盡早發現公司潛在的發展危機,如果無法配合執行策略之所需,必須快速加以調整。

在可能發生人才流失的地方,企業要特別小心防備,尤其是公司內部的高潛力領導人才更要嚴加看管,必須隨時探討其個人的需求、成長及忠誠度,並適時主動調整其薪資結構與升遷管道,以確保個人獎酬與其市場價值相符,好預先防堵可能發生的離職風險,高潛力領導人經常是競爭者覬覦的對象,如果處理不當,甚至可能發生連同其屬下集體跳槽的狀況,因此如何留住這群人是組織的重點工作。

平時若能做好領導人接班計畫,就比較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即使突然發生組織要角離職,已經培養好的接班人選也能迅速補位。定期討論接班計畫是企業必要的功課,可以創造出思考與對話空間,除了讓策略與人才庫產生更為緊密的結合,透過對話可以及早發現值得栽培的高潛力人才,並且有助於問題的及早發現,例如:某些列入領導人才庫的個人是否給與過度的高估,或者被放置於錯誤的職位上,整個過程需經過縝密的持續追蹤,才能診斷出組織領導人才庫潛藏的問題點。

此外,對於各級領導人,企業更須評量他們確保及培育優秀人才的績效,讓他們對這項任務負起責任,無法適任人才發展重責的領導者應該予以撤換,就算他們其他部分的績效非常顯著,也不適合繼續擔任領導的工作,因為他們已經喪失了主管應具的基本要件。 打造世界級的人才庫不能成為口號,不能心存幻想,要把人才發展真的放在心上,尤其是公司內部的最高階主管更應如此;要改變管理人員的方式,他們不是企業賺錢的工具,而是共同打拼未來的夥伴;要紮實務本的去執行每個動作,不能讓策略願景與人才佈局產生嚴重脫節。

想要確實整備人才庫,有幾點關鍵動作必須落實執行:

1.策略地圖與人才庫的發展要有一貫性,不能產生脫節的現象。

2.引進、培養及驅動人才的成長,必須成為每個層級領導者的重點工作。

3.深入掌握個人的特質、興趣與需求,協助員工於公司實現個人的夢想。

4.建構起持續而不間斷的人才評量流程,與高潛力人才進行緊密的對話。

5.錯誤的人才佈局要及早進行調整,不要因為情感因素阻滯了行動。

建構優質的人才庫就像玩疊疊樂,每個動作都要小心謹慎,要瞻前顧後,留意眼前,不忘未來。每個人才都是一塊積木,堆得好的組織疊疊樂,其形狀不但穩固、壯觀,更不會因為抽掉其中的任何一塊而整體崩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士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