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整理/黃安妮
是什麼樣的一本書,能在韓國狂賣兩百五十萬本?是什麼樣的人,一個人住在沒有門牌,也沒有門號的地方,而能成為民風剽悍韓國人的精神導師?
《無所有》這本書是《天下雜誌》去年走訪韓國時發現的好書,一本深深影響韓國人內在的經典。
作者法頂是一位獨居深山、以身踐道的出家人。為了讓心靈更富有,法頂法師選擇了清貧的生活,在「捨棄」中體會「獲得」。
如果你期待這本韓國精神導師寫的書,有高深的佛理,或是讓人大徹大悟的珠璣,那你可能會失望。它的美妙如同「一杯剛泡好的綠茶,芬芳的香氣久久都還像剛泡時的濃郁。」
讀這本書會因人生階段不同,而有不同獲得。也許有人讀到佛理、有人讀到感動、有人讀到文采、有人讀到出家人的故事……,就算當下沒有任何識見,也絕對會在人生的某個剎那覺悟你。
《天下雜誌》出版這本心靈小品,希望能在這個炎炎夏日裡,為你吹入一抹心靈涼風。
◎小時鐘
與陌生人初次見面時,沒有生疏尷尬的氣氛,反而有一份喜悅。那是在有三十六億人口的地球上,能與其中一人見面的原因。不能不感謝彼此相見的這份因緣。雖然活在相同的天空、相同的語言和風俗習慣下,你我的擦肩而過,是人世間的生態。
即使是不利於我的人,如果不是有相當的緣分,在浩瀚眾多的人群當中,怎麼會和這個人碰在一起呢?借用佛教的說法,那是幾世修來的因緣。人和物的情形也如同這種關係。在許多物品當中,有一個東西「來」成為我的。
在我伏案寫作的桌上,有個生活上甚為依賴、但身分不明的小時鐘。看著這小鐘愈發讓人覺得人和物之間的關係,真是奇妙得不可思議。在我眼中,它不是單純的物品而已。
那是去年秋天,凌晨禮佛時發生的事。在法堂禮佛結束後,經過板殿,我漫步約一個小時後回到住處,發現房門開著,小偷來過。平常沒有鎖門習慣的我,讓他毫不費力輕易登門入室。一看,拿走了日常生活的東西,看來我需要的,他也需要。
儘管如此,留下的還是比他拿走的多。我忽然感到慚愧,自己有的比別人貪婪動念拿走的還多。世上所有的物品,都不是我們生下時帶來的,只是因緣際會留在人身邊。有一天當它不見了,是因為因緣圓滿而離開,能夠這樣想的話,就不會對失去的東西感到惋惜。而且說不定那是前生我曾偷過別人東西的因果報應,現在別人拿走了,給我償還贖罪,反而讓人有如釋負重之感。
想知道到底有什麼東西不見,我仔細的清理了房間。對於已掉的東西不再眷戀,把散落的衣物一一放回原位,不禁對人間紅塵事,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不見的東西中比較迫切需要的是桌上的小鐘。偷兒來過後幾天,我外出買鐘。心中打定了主意,這次只要買一個最普通的便宜二手貨。來到清溪川一家鐘錶店。進去一看,呵!呵!哈哈哈……!哎呀!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幾天前遺失的小鐘,正安然地出現在眼前等著我。而且是一男子與主人正在討價還價的物品。男子一看到我忽然低頭迴避,難掩驚惶失措的眼神,不下於他的慌張,我也緊張了一下。
最後我用一千元向那男子買回了我的小時鐘。我不是甚麼慈悲家,談不上寬恕別人。說穿了,我們不都是與舊物共同生活、處境相同的人嗎?感謝與時鐘意外失而復得的這段因緣,同時也只有自己才能扭轉自己的心。
對別人完全慈悲的寬恕,還不如說是收回將動搖迷失的自己。
◎靈魂的母音─給小王子的一封信
小王子!你的朋友聖修伯理是這樣說的,「大人只愛數字。他們對新認識的朋友,從來不提最重要的實質性問題。他們從來不問,『他說話的聲音如何?最喜歡什麼樣的遊戲?是否收集蝴蝶標本呢?』他們只問,『他多大年紀呀?兄弟有幾個呀?體重多少呀?他父親賺多少錢呀?』,然後以為這樣才算了解朋友。
如果你對大人們說,『我看到一棟用紅色磚瓦蓋成的漂亮房子,它的窗戶邊開著天竺葵,屋頂上還有鴿子……。』他怎麼樣也想像不出這種房子有多麼好。你必須跟他們說,『我看見一棟價值十萬法郎的房子。』那麼他們就會驚訝地叫道,『多麼不得了的房子!』」
現在我們的處境也是陷在數字的遊戲當中。人們只關心經過兩次選舉頻頻上升的物價,出口量比預估下落,國民所得如何如何等等的數字上。彷彿從數字上顯現的愈多,表示人們的生活過得愈好,因此讓治理國家的官員,全副精神只投注在數字上面。當數字上升時,神氣得不得了;數字下跌時,就任意發脾氣。從不去關心自己生命的靈魂還剩下多少,生活在被數字處處擺布的日子裡。
問題在於,因這看得見的數字把戲,會讓隱藏在人內心看不見的部份逐漸萎縮乾枯。雖然你可拿這樣的比喻說,同樣是喝水,牛喝下去出來的是牛奶,蛇喝下去最後出來的卻是毒液,但根本還是來自操縱數字當事者人性的本質問題。老是要看數字的大人,即使在離開人間大地後,到處飄浮閃閃,也還不能覺悟那事實的真相。
小王子!你說過那種人不就是朵蘑菇吧?
「他從來沒有聞過一朵花,從來沒有看過一顆星星。他什麼人也沒有喜歡過。除了加減算帳以外,他什麼事也沒做過。他整天老是同你說,『我有正經事,我是個善良的人。』這使他驕傲得很。他簡直不像是個人,他是個蘑菇。」
對!如同你從狐狸那兒得到的祕密,最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想要看清楚就要用心去看。事實上,我們用眼睛只能看到冰山一角,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看到更寬闊、更廣大的世界。但是大人是這樣的嗎?單憑出現在眼前的,才算看到。他們是睜眼瞎子。對於現代人來說,努力去看那肉眼看不到的世界的智慧,是不中用的話。
◎無所有
「我是貧窮的托缽僧。我有的是紡織車、教養院的飯缽、羊奶罐、六條老舊的毯子、毛巾及再普通不過的板凳,就這些而已。」
這是甘地一九三一年九月,前往在倫敦舉行的第二屆圓桌會議途中,對馬賽海關申報攜帶物品時所說的話。讀到《甘地語錄》中的這句話時,我感到非常慚愧。那是為自己擁有太多東西而感到慚愧。至少以我目前的本分,確是那樣。
事實上,當人來到這世上時,什麼東西也沒帶來,活到名字消失、離開人世時,也是空手離開。在活著的過程中,我們有了許多所謂生活上的必需品。不過這些都是一定需要的物品嗎?仔細想一想,不一定要的東西還真不少。
我們雖因需要而擁有物品,但有時也因那些東西帶來不少牽掛。所以擁有什麼,相對的就會為它所束縛。原來因為需要而擁有的,到後來主客顛倒,反而因此失去自由。或許,因為比別人擁有更多而炫耀,但炫耀多少,同時也得承受多少束縛折磨。
到去年夏天之前,我非常用心和費心地養了兩盆蘭花。三年前遷移到茶來軒時,一位法師送來蘭花,成為房間內除了我以外的生命體。為了照顧這同居的小傢伙,我特地買了養蘭的書來看,為了它的健康,除了給它好的肥料,夏天還移到涼快沒有日曬的地方,冬天則把房間內的暖氣調降到低溫。
如果把這樣的心思用在照料父母,恐怕早就成為孝子。像這樣百般地關愛它,也是有些回報。早春時,淡雅的花香,含苞待放淺色的花朵,清新如上弦月的葉片,讓人期待,也獲得茶來軒客人的讚賞喜愛。
直到去年夏天的某一天,我因要去奉先寺拜訪耘虛和尚,外出途中,原來籠罩在雨季中陰沉的天空,突然露出晴朗的陽光,樹林里流竄出的蟬鳴聲,此起彼落地與溪谷潺潺的流水聲唱和著。啊呀!想起蘭花不放在外面的庭院嗎?此時忽然怪起眼前久未露面的難得燦爛陽光。
一想到蘭花可能會被熾熱陽光曬到萎縮的光景,顧不得一切,慌慌張張地折回了住處,果不出所料,蘭花已經奄奄一息。心中有說不出的惋惜,趕快給它澆水,不久總算恢復原狀,不過,似乎沒有了原有的元氣。
那時,我才深切領悟到執著的難受。沒錯,我對蘭花太執念了。為了養蘭,不但無法外出行腳,有事外出時還得記得把窗門打開,讓空氣流通切換,因為花盆擺在外面,也不只跑回家兩、三次,這一切真是過度的執著。我決定趕快放下這執著。
幾天以後,我把它送給一位如蘭花般沉靜的訪友。我終於脫離了束縛,雖說有三年共處的情感,但是如釋重負的解脫勝過心中的不捨與失落。真是愉快的解脫!
或許是透過蘭花讓我領悟到無所有的意義,從那天起,我決定實踐每天捨棄一樣東西。
人類的歷史彷彿就像一部所有史。為了讓自己擁有更多而不停地戰鬥。佔有的慾望是永無止盡、永無休止的,哪怕是多一件就好的心理,也會讓這種佔有不斷充斥腦海。不僅不能滿足對物品的佔有,連人也要佔為己有。若不能得到滿足,甚至會不擇手段,強行自別人手中搶來。
佔有慾與利害成正比例。不但個人如此,國家與國家也是如此。昨天還是友邦,今天卻動武,曾經大興干戈卻互派親善大使,這種例子不知看過多少。這些都是在「佔有」的基礎上,有著利害關係。如果人類歷史從佔有變成無所有,那麼世上應該就沒有戰爭。從來沒聽過沒有戰利品代價的戰爭吧?
甘地曾經說過,「對我來說,擁有讓人想到的就是犯罪……。」
你想擁有的,別人也想,然而,讓所有人都一起擁有幾乎不可能,難怪甘地會因擁有感到罪惡。
因為想佔有會讓我們眼睛矇蔽,所以也從沒想過檢視自己的本分。將來你我都會空手離去,拋下這肉身孤孤單單地走完人生。那麼多東西,奈你有何作用呢?
捨棄的愈多,得到的愈多。這是可以讓因為身外之物而煩惱的人深思的一句話。什麼都沒有的人,其實是擁有世上所有的一切,這正是無所有的另一層意義。
◎沉默的意義
現代真是話多的時代。雖然人嘴巴的功能是要吃也要吐,但再沒有比現今人們為了不吐不快,而更勞心費力了。以前是只有人聚集在一起才能打開話匣子,現在隨著大眾媒體傳播的出現,一個人也能滔滔不絕地聒噪。
我們都有過那樣的經驗,說出那麼多的話,其實只有一、兩句是有用的話。天天從我口中說出的話,在一個人安靜下來回想時,發現絕大部份都是毫無用處的廢話。人本來應該說的是必須要說的「真話」,但實際上,從口中說出的泰半是廢話與謊話,實在令人感到擔憂。
一張嘴不停地說,體內的氣也隨著話往外擴散,致使話尾漸漸變得空虛淺薄。
有時我會想,怎麼樣才算是好朋友呢?首先,相聚在一起時,能意識到時間的存在,不會因在一起的時間感到漫長無趣,反而有「哎呀!怎麼已經……。」的感覺。彼此之間濃厚的情誼,會讓人感覺到時間飛逝得特別快,這是因為與好友相距於時間與空間之外。
其次,又怎麼樣才可以看出是好朋友呢?不錯!好朋友就是即便不說話,也不會感到無聊或尷尬。不需開口出聲,也能默默傳情。差別在沒自口中發出聲音而已,字字珠璣,從沉默當中已不斷閃爍而過。到達那境地,是時間與空間所無法左右的。
話經常伴隨誤解而來。一句相同概念的話,會造成不解和誤會,都是因為彼此不了解藏在話語背後的意思。母親可以知道正在牙牙學語的孩子說什麼,與其是聽懂他發出的聲音,不如說是豎起耳朵用心去聆聽。
這種母愛在沉默當中傳達。
不能吞下沉默的話語,那與噪音無異。從不經大腦思考、信口開河而出的話中,我們可以知道噪音與話之間的界限。今日我們的社會,不論身分地位高低,從口中說出的話會趨向淺薄鄙俗的現象,證明了人內心的空虛。這是因為人們不從內心接受沉默的觀照。
同時,急躁的現代人不知如何使用自己的語言。毫無抵抗地接受來自當權者、明星、歌手、諧星等人的言語,且如出一口的模仿。所以腦袋變得空洞,被奪走自己原有的語言。
語言的極限是沉默
修行者的寡言與沉默被視為一種美德,正是因為其中是參話頭的所在。透過默想我們聽到聚合在內心的聲音,這種內心的聲音如同還未經過編輯的經書。讀經的真正意義不也就是要與經書一起生活,去讀懂那還未成為鉛字的語言嗎?
我有一卷經
不因紙墨成
展開無一字
常放大光明
這是佛經裡的話。這話的意思是,日常中人們慣於只透過眼視、耳聞、手觸等感官動作,意識事物的存在。但實際上如沉默一般,會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時候。所以人要跳脫自我中心的既有觀念,懷著坦誠虛心,才能常放大光明。
語言是人們傳達意思的工具,有時也會有反作用的機能出現。「口是禍門」意指禍從口出,這句話是對「話」反作用的指責。
紀伯倫曾謂,我們該說的話是「用聲音之中的聲音,在耳中之耳。」事實上語言的極限說是言語,不如說是一種沉默。喜極無言,人在極度感動時是說不出話來的。但人們通常仍是照說自己愛說的,且認為非說不可。
也有該說卻死守沉默的人。那不是美德,而是一種卑怯的迴避。那種沉默有時形同犯罪,沒有勇氣面對正義與真理的沉默是卑怯的逃避。卑怯的迴避只會讓我們的社會蒙受污點。沉默的意義是為了去除贅語與廢話,說出正正當當有用的話,不是死守膽怯的沉默。它讓人們不管在哪兒,都可以無距離感地暢談,而這些話語也連接貫通了你我光明的大道。這也是修行者修練沉默的意義。
是什麼樣的一本書,能在韓國狂賣兩百五十萬本?是什麼樣的人,一個人住在沒有門牌,也沒有門號的地方,而能成為民風剽悍韓國人的精神導師?
《無所有》這本書是《天下雜誌》去年走訪韓國時發現的好書,一本深深影響韓國人內在的經典。
作者法頂是一位獨居深山、以身踐道的出家人。為了讓心靈更富有,法頂法師選擇了清貧的生活,在「捨棄」中體會「獲得」。
如果你期待這本韓國精神導師寫的書,有高深的佛理,或是讓人大徹大悟的珠璣,那你可能會失望。它的美妙如同「一杯剛泡好的綠茶,芬芳的香氣久久都還像剛泡時的濃郁。」
讀這本書會因人生階段不同,而有不同獲得。也許有人讀到佛理、有人讀到感動、有人讀到文采、有人讀到出家人的故事……,就算當下沒有任何識見,也絕對會在人生的某個剎那覺悟你。
《天下雜誌》出版這本心靈小品,希望能在這個炎炎夏日裡,為你吹入一抹心靈涼風。
◎小時鐘
與陌生人初次見面時,沒有生疏尷尬的氣氛,反而有一份喜悅。那是在有三十六億人口的地球上,能與其中一人見面的原因。不能不感謝彼此相見的這份因緣。雖然活在相同的天空、相同的語言和風俗習慣下,你我的擦肩而過,是人世間的生態。
即使是不利於我的人,如果不是有相當的緣分,在浩瀚眾多的人群當中,怎麼會和這個人碰在一起呢?借用佛教的說法,那是幾世修來的因緣。人和物的情形也如同這種關係。在許多物品當中,有一個東西「來」成為我的。
在我伏案寫作的桌上,有個生活上甚為依賴、但身分不明的小時鐘。看著這小鐘愈發讓人覺得人和物之間的關係,真是奇妙得不可思議。在我眼中,它不是單純的物品而已。
那是去年秋天,凌晨禮佛時發生的事。在法堂禮佛結束後,經過板殿,我漫步約一個小時後回到住處,發現房門開著,小偷來過。平常沒有鎖門習慣的我,讓他毫不費力輕易登門入室。一看,拿走了日常生活的東西,看來我需要的,他也需要。
儘管如此,留下的還是比他拿走的多。我忽然感到慚愧,自己有的比別人貪婪動念拿走的還多。世上所有的物品,都不是我們生下時帶來的,只是因緣際會留在人身邊。有一天當它不見了,是因為因緣圓滿而離開,能夠這樣想的話,就不會對失去的東西感到惋惜。而且說不定那是前生我曾偷過別人東西的因果報應,現在別人拿走了,給我償還贖罪,反而讓人有如釋負重之感。
想知道到底有什麼東西不見,我仔細的清理了房間。對於已掉的東西不再眷戀,把散落的衣物一一放回原位,不禁對人間紅塵事,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不見的東西中比較迫切需要的是桌上的小鐘。偷兒來過後幾天,我外出買鐘。心中打定了主意,這次只要買一個最普通的便宜二手貨。來到清溪川一家鐘錶店。進去一看,呵!呵!哈哈哈……!哎呀!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幾天前遺失的小鐘,正安然地出現在眼前等著我。而且是一男子與主人正在討價還價的物品。男子一看到我忽然低頭迴避,難掩驚惶失措的眼神,不下於他的慌張,我也緊張了一下。
最後我用一千元向那男子買回了我的小時鐘。我不是甚麼慈悲家,談不上寬恕別人。說穿了,我們不都是與舊物共同生活、處境相同的人嗎?感謝與時鐘意外失而復得的這段因緣,同時也只有自己才能扭轉自己的心。
對別人完全慈悲的寬恕,還不如說是收回將動搖迷失的自己。
◎靈魂的母音─給小王子的一封信
小王子!你的朋友聖修伯理是這樣說的,「大人只愛數字。他們對新認識的朋友,從來不提最重要的實質性問題。他們從來不問,『他說話的聲音如何?最喜歡什麼樣的遊戲?是否收集蝴蝶標本呢?』他們只問,『他多大年紀呀?兄弟有幾個呀?體重多少呀?他父親賺多少錢呀?』,然後以為這樣才算了解朋友。
如果你對大人們說,『我看到一棟用紅色磚瓦蓋成的漂亮房子,它的窗戶邊開著天竺葵,屋頂上還有鴿子……。』他怎麼樣也想像不出這種房子有多麼好。你必須跟他們說,『我看見一棟價值十萬法郎的房子。』那麼他們就會驚訝地叫道,『多麼不得了的房子!』」
現在我們的處境也是陷在數字的遊戲當中。人們只關心經過兩次選舉頻頻上升的物價,出口量比預估下落,國民所得如何如何等等的數字上。彷彿從數字上顯現的愈多,表示人們的生活過得愈好,因此讓治理國家的官員,全副精神只投注在數字上面。當數字上升時,神氣得不得了;數字下跌時,就任意發脾氣。從不去關心自己生命的靈魂還剩下多少,生活在被數字處處擺布的日子裡。
問題在於,因這看得見的數字把戲,會讓隱藏在人內心看不見的部份逐漸萎縮乾枯。雖然你可拿這樣的比喻說,同樣是喝水,牛喝下去出來的是牛奶,蛇喝下去最後出來的卻是毒液,但根本還是來自操縱數字當事者人性的本質問題。老是要看數字的大人,即使在離開人間大地後,到處飄浮閃閃,也還不能覺悟那事實的真相。
小王子!你說過那種人不就是朵蘑菇吧?
「他從來沒有聞過一朵花,從來沒有看過一顆星星。他什麼人也沒有喜歡過。除了加減算帳以外,他什麼事也沒做過。他整天老是同你說,『我有正經事,我是個善良的人。』這使他驕傲得很。他簡直不像是個人,他是個蘑菇。」
對!如同你從狐狸那兒得到的祕密,最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想要看清楚就要用心去看。事實上,我們用眼睛只能看到冰山一角,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看到更寬闊、更廣大的世界。但是大人是這樣的嗎?單憑出現在眼前的,才算看到。他們是睜眼瞎子。對於現代人來說,努力去看那肉眼看不到的世界的智慧,是不中用的話。
◎無所有
「我是貧窮的托缽僧。我有的是紡織車、教養院的飯缽、羊奶罐、六條老舊的毯子、毛巾及再普通不過的板凳,就這些而已。」
這是甘地一九三一年九月,前往在倫敦舉行的第二屆圓桌會議途中,對馬賽海關申報攜帶物品時所說的話。讀到《甘地語錄》中的這句話時,我感到非常慚愧。那是為自己擁有太多東西而感到慚愧。至少以我目前的本分,確是那樣。
事實上,當人來到這世上時,什麼東西也沒帶來,活到名字消失、離開人世時,也是空手離開。在活著的過程中,我們有了許多所謂生活上的必需品。不過這些都是一定需要的物品嗎?仔細想一想,不一定要的東西還真不少。
我們雖因需要而擁有物品,但有時也因那些東西帶來不少牽掛。所以擁有什麼,相對的就會為它所束縛。原來因為需要而擁有的,到後來主客顛倒,反而因此失去自由。或許,因為比別人擁有更多而炫耀,但炫耀多少,同時也得承受多少束縛折磨。
到去年夏天之前,我非常用心和費心地養了兩盆蘭花。三年前遷移到茶來軒時,一位法師送來蘭花,成為房間內除了我以外的生命體。為了照顧這同居的小傢伙,我特地買了養蘭的書來看,為了它的健康,除了給它好的肥料,夏天還移到涼快沒有日曬的地方,冬天則把房間內的暖氣調降到低溫。
如果把這樣的心思用在照料父母,恐怕早就成為孝子。像這樣百般地關愛它,也是有些回報。早春時,淡雅的花香,含苞待放淺色的花朵,清新如上弦月的葉片,讓人期待,也獲得茶來軒客人的讚賞喜愛。
直到去年夏天的某一天,我因要去奉先寺拜訪耘虛和尚,外出途中,原來籠罩在雨季中陰沉的天空,突然露出晴朗的陽光,樹林里流竄出的蟬鳴聲,此起彼落地與溪谷潺潺的流水聲唱和著。啊呀!想起蘭花不放在外面的庭院嗎?此時忽然怪起眼前久未露面的難得燦爛陽光。
一想到蘭花可能會被熾熱陽光曬到萎縮的光景,顧不得一切,慌慌張張地折回了住處,果不出所料,蘭花已經奄奄一息。心中有說不出的惋惜,趕快給它澆水,不久總算恢復原狀,不過,似乎沒有了原有的元氣。
那時,我才深切領悟到執著的難受。沒錯,我對蘭花太執念了。為了養蘭,不但無法外出行腳,有事外出時還得記得把窗門打開,讓空氣流通切換,因為花盆擺在外面,也不只跑回家兩、三次,這一切真是過度的執著。我決定趕快放下這執著。
幾天以後,我把它送給一位如蘭花般沉靜的訪友。我終於脫離了束縛,雖說有三年共處的情感,但是如釋重負的解脫勝過心中的不捨與失落。真是愉快的解脫!
或許是透過蘭花讓我領悟到無所有的意義,從那天起,我決定實踐每天捨棄一樣東西。
人類的歷史彷彿就像一部所有史。為了讓自己擁有更多而不停地戰鬥。佔有的慾望是永無止盡、永無休止的,哪怕是多一件就好的心理,也會讓這種佔有不斷充斥腦海。不僅不能滿足對物品的佔有,連人也要佔為己有。若不能得到滿足,甚至會不擇手段,強行自別人手中搶來。
佔有慾與利害成正比例。不但個人如此,國家與國家也是如此。昨天還是友邦,今天卻動武,曾經大興干戈卻互派親善大使,這種例子不知看過多少。這些都是在「佔有」的基礎上,有著利害關係。如果人類歷史從佔有變成無所有,那麼世上應該就沒有戰爭。從來沒聽過沒有戰利品代價的戰爭吧?
甘地曾經說過,「對我來說,擁有讓人想到的就是犯罪……。」
你想擁有的,別人也想,然而,讓所有人都一起擁有幾乎不可能,難怪甘地會因擁有感到罪惡。
因為想佔有會讓我們眼睛矇蔽,所以也從沒想過檢視自己的本分。將來你我都會空手離去,拋下這肉身孤孤單單地走完人生。那麼多東西,奈你有何作用呢?
捨棄的愈多,得到的愈多。這是可以讓因為身外之物而煩惱的人深思的一句話。什麼都沒有的人,其實是擁有世上所有的一切,這正是無所有的另一層意義。
◎沉默的意義
現代真是話多的時代。雖然人嘴巴的功能是要吃也要吐,但再沒有比現今人們為了不吐不快,而更勞心費力了。以前是只有人聚集在一起才能打開話匣子,現在隨著大眾媒體傳播的出現,一個人也能滔滔不絕地聒噪。
我們都有過那樣的經驗,說出那麼多的話,其實只有一、兩句是有用的話。天天從我口中說出的話,在一個人安靜下來回想時,發現絕大部份都是毫無用處的廢話。人本來應該說的是必須要說的「真話」,但實際上,從口中說出的泰半是廢話與謊話,實在令人感到擔憂。
一張嘴不停地說,體內的氣也隨著話往外擴散,致使話尾漸漸變得空虛淺薄。
有時我會想,怎麼樣才算是好朋友呢?首先,相聚在一起時,能意識到時間的存在,不會因在一起的時間感到漫長無趣,反而有「哎呀!怎麼已經……。」的感覺。彼此之間濃厚的情誼,會讓人感覺到時間飛逝得特別快,這是因為與好友相距於時間與空間之外。
其次,又怎麼樣才可以看出是好朋友呢?不錯!好朋友就是即便不說話,也不會感到無聊或尷尬。不需開口出聲,也能默默傳情。差別在沒自口中發出聲音而已,字字珠璣,從沉默當中已不斷閃爍而過。到達那境地,是時間與空間所無法左右的。
話經常伴隨誤解而來。一句相同概念的話,會造成不解和誤會,都是因為彼此不了解藏在話語背後的意思。母親可以知道正在牙牙學語的孩子說什麼,與其是聽懂他發出的聲音,不如說是豎起耳朵用心去聆聽。
這種母愛在沉默當中傳達。
不能吞下沉默的話語,那與噪音無異。從不經大腦思考、信口開河而出的話中,我們可以知道噪音與話之間的界限。今日我們的社會,不論身分地位高低,從口中說出的話會趨向淺薄鄙俗的現象,證明了人內心的空虛。這是因為人們不從內心接受沉默的觀照。
同時,急躁的現代人不知如何使用自己的語言。毫無抵抗地接受來自當權者、明星、歌手、諧星等人的言語,且如出一口的模仿。所以腦袋變得空洞,被奪走自己原有的語言。
語言的極限是沉默
修行者的寡言與沉默被視為一種美德,正是因為其中是參話頭的所在。透過默想我們聽到聚合在內心的聲音,這種內心的聲音如同還未經過編輯的經書。讀經的真正意義不也就是要與經書一起生活,去讀懂那還未成為鉛字的語言嗎?
我有一卷經
不因紙墨成
展開無一字
常放大光明
這是佛經裡的話。這話的意思是,日常中人們慣於只透過眼視、耳聞、手觸等感官動作,意識事物的存在。但實際上如沉默一般,會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時候。所以人要跳脫自我中心的既有觀念,懷著坦誠虛心,才能常放大光明。
語言是人們傳達意思的工具,有時也會有反作用的機能出現。「口是禍門」意指禍從口出,這句話是對「話」反作用的指責。
紀伯倫曾謂,我們該說的話是「用聲音之中的聲音,在耳中之耳。」事實上語言的極限說是言語,不如說是一種沉默。喜極無言,人在極度感動時是說不出話來的。但人們通常仍是照說自己愛說的,且認為非說不可。
也有該說卻死守沉默的人。那不是美德,而是一種卑怯的迴避。那種沉默有時形同犯罪,沒有勇氣面對正義與真理的沉默是卑怯的逃避。卑怯的迴避只會讓我們的社會蒙受污點。沉默的意義是為了去除贅語與廢話,說出正正當當有用的話,不是死守膽怯的沉默。它讓人們不管在哪兒,都可以無距離感地暢談,而這些話語也連接貫通了你我光明的大道。這也是修行者修練沉默的意義。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