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培育醫護人員的醫學院,也許不是人人都有機會去唸;但是倡導如何維持健康的身體、延遲老化、避免發炎、增強免疫力及自癒力、預防疾病發生的「生活醫學院」,卻是人人可以認真加以研讀的必修課程。

文/呂玉娟

記憶力衰退、體力變差、睡眠不足、長期疲勞、性慾減退……。問及芸芸眾生的上班族身體狀況,「我好像每一種都有耶!」加上許多人都是三餐老是在外,每天不是排骨飯就是雞腿飯的「老外一族」。上班之餘的休閒活動就是加班,鮮少運動……。健康,對許多上班族來說,彷彿是一輛與自己擦身而過並漸行漸遠的列車。

其實,人的身體就像一個小宇宙,身體要維持在平衡狀態才能正常運作,而此平衡是一種動態的平衡,是隨時在改變的狀態。身體一旦顯露出不適的症狀,事實上是身體正在發出訊號,是身體在說話。症狀輕一點的是提醒,嚴重一些的就是警告了,但是面對身體發出的訊息,身體主人的你,是細心聆聽,還是聽而不聞,得過且過呢?企業需建立良好的體質以預應危機的產生,而你的健康,也需要積極的危機管理。

身體發炎,是重症的根源

「許多疾病並不是在一夜之間冒出來的,而是由於壓力、生活型態及飲食的不良影響而慢慢形成的。」水蓮健康網執行長王正邦醫師強調,「事出必有因」。對於預防醫學有深入研究的王正邦指出,飲食習慣、生活形態、作息模式及面對人生的態度,決定了自我免疫力的強弱,也從而造就了一個人身體的健康程度。

他表示,一般的醫學都是治療導向,大多著重在如何診斷疾病,然後決定該用什麼藥物或手術來治療,但有時不免流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無法對身體做到一種全面性的觀照。因而他近年來投身於如何預防疾病發生的「預防醫學研究及觀念」的宣導,尤其是對於身體發炎的研究及預防是主要的研究課題。

王正邦表示,發炎是人體免疫系統防禦機制中重要的一環,根據醫學研究指出許多慢性疾病的形成,都與發炎有關。他指出:「發炎是重病根源的觀念,已逐漸為醫學界與科學界所接受,許多慢性退化性疾病已證實與發炎有關,諸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癌症、癡呆症、神經退化、自體免疫疾病、巴金森氏症、關節炎、憂鬱……等。發炎,呈現在症狀面上有紅、腫、熱、痛、癢等現象;在機能面上則是功能失調、衰退等。」

王正邦強調,「身體不會沒有原因就顯現出發炎症狀,造成身體發炎的原因涵蓋感染、毒素及壓力等因素。感染包括細菌、黴菌與病毒等;毒素則是飲食習慣及環境等造成;此外,壓力也是一大原因。當以上原因交互引發身體的發炎症狀,首先就會從身體最脆弱的部分或曾經受傷之處呈現發炎的症狀,例如:鼻竇發炎、鼻息肉肥厚、中耳發炎、上呼吸道感染、肌肉酸痛、關節疼痛、皮膚過敏、起疹子、全身水腫、體重增加、腸胃不適、腸息肉、疲倦、不孕……等。」

除了外顯的症狀外,藉由檢測的儀器也可監控身體的發炎狀態,從發炎指標異常中得知身體是否有發炎現象,例如:膽固醇上升、血糖異常、ESR上升、CRP上升、Fibrinogen上升、RA因子上升、Ferritin上升、肝指數上升、腫瘤標記上升……等。

吃對食物,宿疾不藥而癒

由於持續的壓力及不正確的生活型態和飲食習慣,都會讓發炎變得嚴重,進而造成各種慢性退化性疾病。因此,若要改變這樣的情形,除了針對發炎症狀加以治療之外,更要從飲食的內容、營養的補充以及改變生活型態做起,以預防身體產發炎。「如能控制好身體發炎的問題,就是做好健康的危機管理,可以遠離各種重症的威脅。」王正邦說道。

健康管理的首要之務,在於排除造成身體負擔的毒素及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以恢復身體自我修復的能力。王正邦表示,絕大多數的毒素與病菌、病毒都是經由吃或吸等方式進入人體的,尤其是飲食與烹調方式不正確,將會增加身體的負擔,也容易加劇身體的發炎反應。

因而,必須改善飲食習慣,從正確的飲食組合中攝取足夠的營養素,其一是要重視食物的種類與組合,以多樣化的原則,採取輪替的方式,避免天天重複吃同樣的食物,也盡量不要吃加工過的食物,有添加物的食物也要避免。舉例來說,吃米,可以吃糙米、胚芽米、五穀米等,但是不要吃精白米,避免「三白」--白米、白麵、白糖。

其二是注意食物的烹調方式,避免高溫油炸的烹調方式,改以水煮或蒸的方式,烤焦的東西也不要吃,盡量避免「五黑」--炸、煎、炒、烤、燻的食物。

此外,要保持愉快的心情進食,吃的時候要細嚼慢嚥,年齡愈增長,就要嚼得更仔細,讓食物與胃酸充分混合,避免增加腸胃及身體的負擔。

值得一提的是,應避免吃會引起身體產生抗體的食物,「食物可以選擇的種類很多,如果你的身體會對某一種食物產生抗體,就不要吃,要吃適合自己體質的低發炎飲食。」王正邦強調。他舉自己為例,「我的血液對蛋產生抗體,代表我的體質不適合吃蛋,有次盛情難卻吃了一塊蛋糕,身體某些部位就開始紅腫,這表示身體在拉警報了。」他指出,要知道自己的身體對哪些食物會產生抗體,可透過食物檢測找出來,「了解到自己有哪些食物是不適合吃的,就避免攝取,透過食物檢測,不吃不適合的食物,就讓我輕鬆減重了十幾公斤。」王正邦以親身的經驗說道。

此外也有諸多實例證實,許多患有慢性病、不孕、氣喘、慢性關節炎等陳年宿疾的病患,透過食物檢測,挑出本身會產生抗體的食物,僅以飲食控制的方法,就達到不藥而癒的效果。

預防疾病,從生活中做起

要提升免疫力,預防重病的產生,除了均衡的飲食及吃對食物提升元氣之外,還需要正確的生活型態、健康的環境、適度的運動、充足的睡眠及壓力的抒解。

王正邦特別強調,「愛的感覺會讓人充滿元氣」,生活有談戀愛的感覺,會讓一個人的元氣上升,除了真正去談戀愛之外,已婚的人可以經由愛配偶、家人或孩子,讓生活充滿愛的感覺。戀愛的感覺可以是對人,也可以是對事,將熱情挹注在自己有興趣的正當事物上,與你的興趣談戀愛,同樣可以為生活增添元氣。

此外,生活習慣也非常重要,從改善生活型態,來減少身體發炎的現象。例如:睡眠要充足,由於晚間十一點至凌晨四點是細胞與組織修補的黃金時段,因此熬夜對身體的傷害很大,儘量不要熬夜。平時不抽煙,少喝酒,多做休閒活動,同時要常常做深呼吸的動作,有助於抒解壓力。持續的運動不可少,運動時可以掌握「三、三、三」的原則,即是:運動時心跳約一百三十下的活動量,一週三次,每次三十分鐘。

健康管理,來上生活醫學院

培育醫護人員的醫學院,也許不是人人都有機會去唸;但是倡導如何維持健康的身體,延遲老化,避免發炎,增強免疫力及自癒力,預防疾病發生的「生活醫學院」,卻是人人可以認真加以研讀的必修課程。也因此,王正邦一直在積極鼓吹「大家一起來上生活醫學院」的觀念。

「管理自我的健康,避免疾病的發生,就從生活中做起,學會過健康有趣的生活,身體就不容易發炎,重病自然也就不易上身。」王正邦再次強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士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