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楊瑪利.孫珮瑜/採訪
理著清爽的平頭,三十六歲的席哲(David Schizer),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院長。
父母都是律師,從前也在事務所任職的席哲,最後仍選擇進入校園,因為學術沒有立場問題,才能做「獨立、公開的質疑」。
專精複雜稅法的他,認為稅法對縮短貧富差距與促進產業發展,有很大的助益。
接受《天下雜誌》專訪,席哲談到法學教育以及全球公司治理的趨勢。
問:這次亞洲之行到了哪些地方?目的是什麼?
答:我去了北京、香港、台北、東京。
亞洲是自從我去年擔任院長以來,第一次的出國行程。我認為亞洲對世界的未來很重要,也對哥大法學院的未來很重要。
我們有四分之一的學生來自海外。明年有兩百位LLM(一年制的法學碩士)的學生,六十位來自亞洲,其中三十位來自大中華區的,十一位來自台灣。我們希望能有更多學生來自台灣和中國。
問:近年來美國企業醜聞不斷,如何改變法學院的教育?
答:這些醜聞提醒我們,不只要了解理論,還要了解實務的運作。
哥大法學院在紐約,是非常重要的金融中心,可以接觸很多核心人物,請他們來和教師以及學生互動。
我舉一個例子,造成這些醜聞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企業經理人變相的職務加給,扭曲他們的收入。去年秋天,哥大找來經濟、法學專家,以及從世界各地找來懂得這些經理人薪資的顧問,討論薪資加給究竟該怎麼改革。明年我們計劃還要做類似的討論,主題放在中國的金融法規和資本市場,會請來不同領域的專家共同討論。
問:你怎麼看全球公司治理的趨勢?
答:有好幾個方法,公司治理的目的很簡單,希望經理人重視股東權益,對所作所為誠實,股東有自由更換不稱職的經理人。
一個方法是,委託責任給某個團體,就是所謂守門員,可能是律師、會計師、或投資銀行家,把每件事情都公開。但事實上,守門員到最後都不一定有作用。不配合公司的話,公司就可能找另一家會計師簽證。另一個方法是董事會,他們所肩負的任務,像是監督經理人的薪資,愈來愈謹慎。
我個人認為所有的方法,沒有一個是絕對正確的解答。因為情況都不盡相同,但是我相信醜聞的發生會讓制度愈來愈成熟。
窮孩子變富人才是好社會
問:稅法如何幫助降低貧富差距?
答:我認為關鍵是社會的流動性。一個好的社會應該是貧困家庭出身的孩子,也能成為高收入的人,因為社會有提供這樣的機會。這與稅法其實沒有關係,而是社會要有很好的教育制度,公平的勞力市場。
此外是經濟成長,這就牽涉到稅法,如果稅徵得太高,就不太可能有好的經濟成長,這很明顯。
有人認為為了社會公平,應該提高富人稅率,我不認為那是個好方法,因為這樣將不會有太多的經濟成長,對大家都沒有好處。
台灣的最高稅率是四○%,我聽說幾乎沒有人繳。我認為四○%已經夠高了,美國聯邦政府的最高稅率是三五%,但是還要繳給各州政府,紐約州的稅率是一一%,所以其實是四六%,我認為三五%~四五%是差不多的,
問:但是很多富人不繳稅?
答:這是很具爭議的問題,我想說明兩件事:有些收入來自工作,像是投資銀行家,可能有好幾百萬美元的薪資收入,這部份相當有效率地課稅。但是經由投資而來的收入卻較難課稅,像是股票投資,政府很難知道到底賺多少錢。
有趣的是,大部份的美國富人他們都有工作,他們的收入很高,所以可以從中課不少稅。如果你開始你自己的公司,公司成長,有的時候很難分辨你是從哪裡得到收入,是你的努力還是投資?
所以比爾蓋茲很有錢,很大的一部份是靠著他的努力,但是看起來又像是投資,因為他的股票升值,你可以從中課些稅,美國的投資稅率是一五%。
媒體改善逃稅問題
問:你怎麼看像是維京群島這些賦稅天堂造成的問題?
答:的確是,美國政府近年來逐漸正視這個問題,媒體也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不斷追蹤公司的交易,錢流到哪裡去了?媒體一報導,政府就會回應。
兩個星期前公布的數字,美國政府從企業課徵的稅收明顯成長,比預期的多,降低了美國的赤字。一部份原因當然是經濟成長,但我認為一部份是稅法的有效執行,所以媒體真能造成改變。
各國的稅法都很複雜,只有很少數的人懂得,尤其是富人。他們會試圖降低被課徵的稅。美國有個重要的稅法律師協會,稅法律師們常聚在一起,討論目前稅制的漏洞,我是會員之一。我們會給政府建議,政府會做改變。民間專業人士的良心投入,對改善狀況是有幫助的。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