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間充滿震耳欲聾金屬沖壓噪音、牆上留著車床切割用工業油漬的老工廠,竟能買下全球半導體大廠英飛凌的光通訊部門……
文/吳釗維
八月二十二日,德國英飛凌(Infineon)公司網站發布一則消息,將去(二○○四)年營業額達二.五億歐元(約合新台幣一百零一億元)的光纖通訊部門,售予台灣公司光紅建聖。
光紅建聖,一家資本額不過五億元、去年營業額只有二十六億元台幣的台灣在地企業,憑什麼演出「蛇吞象」的大戲?
不只有能力「蛇吞象」,去年十一月,光紅建聖還被全球第五大光纖通訊元件廠美國Oplink指名購併,當時,Oplink開價三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九.七億元),要收購光紅建聖,但未能成功。
短短一年內,光紅建聖放棄成為國際大廠入幕之賓的機會,反手購入英飛凌的光纖通訊部門。這一步棋,不僅取得英飛凌已研發逾十五年的十項光通訊專利,並接手其重要客戶西門子(Siemens)、阿爾卡特(Alcatel)等歐洲大廠,營業額在一夕之間暴增五倍。
對媒體,光紅建聖曝光率幾近於零,但在光纖通訊業界,這家公司幾乎無人不曉。四位年過半百的創辦人,三十年前白手起家創立建聖實業,做的是一般稱為「黑手」的金屬沖壓業,一九九六年九月因緣際會接觸光通訊產業,投資成立光紅光電,二○○三年,兩家公司合併成為現在的光紅建聖。
憑深厚技術力 大廠主動上門求售
走進位於北投的光紅建聖廠房,三層樓的老舊廠房,看不出有什麼太先進的儀器設備,放眼只見超過五十部車床發出震耳欲聾的金屬沖壓噪音,牆面上盡是被車床切割用工業油沾污的油漬,誰會相信這家看起來很傳統的老公司,竟能吃下英飛凌先進的光通訊部門。
科技公司經常拿來炫耀的碩、博士員工,在光紅建聖完全沒有,在兩年前現任總經理劉建宇與技術長林鴻輝加之入前,光紅建聖員工沒有一位碩、博士,四位創辦人平均學歷連高中畢業都談不上。
沒有華麗廠房,也沒有顯赫學歷,光紅建聖憑著深厚的技術力買下英飛凌光纖通訊部門,而且是英飛凌主動找上門求售。
今年三月,在美國光纖通訊展(OFC)會場,英飛凌光纖通訊部門主管主動找上光紅建聖創辦人之一簡志澄,希望光紅建聖能夠代替英飛凌繼續為其客戶提供服務,英飛凌提出的條件,不看光紅建聖能支付多少收購價金,只關心一個前提,光紅建聖必須保證未來出貨產品的品質。
對英飛凌而言,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才是公司主要營收來源。光通訊部門雖只是配合母公司西門子開發出來的次要業務。但為了確保西門子出貨的通訊設備品質,又希望降低光纖通訊元件採購成本,英飛凌在購併新聞稿中說:「光紅建聖是英飛凌公司為客戶所能找到,同時兼顧品質與成本的唯一公司。」
光纖,粗細只有一根頭髮的三分之一,要在這上頭做文章開發光纖通訊元件,難度可想而知。光紅建聖卻能在比髮絲還細的光纖上,鑿出一個粗細僅三微米的內孔,這個內孔必須透過顯微鏡放大數十倍後,肉眼才能見到,而這個內孔的精細度,也成為左右光纖通訊元件品質的重要關鍵。
過去,業者要想符合這個僅三微米的要求,幾乎都是找日本公司生產,現在,劉建宇說,「除日商之外,全球只有光紅建聖辦得到!」
就是這個能耐,讓光紅建聖在一年多前,在一場光纖通訊元件訂單爭奪戰中擊敗英飛凌。去年四月,日本NTT計畫採購光纖到家(FTTH)所需用的光纖通訊元件,率先獲得認證的英飛凌,在最後評選時竟敗給光紅建聖,小蝦米鬥倒大鯨魚,讓英飛凌開始注意到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台灣小公司。
效能高成本低 模具設計致勝關鍵
光紅建聖能夠技壓英飛凌,關鍵在品質不輸英飛凌,報價卻只有英飛凌的三成。具備自行開發設備能力,是光紅建聖成本能夠大幅壓低的關鍵。二○○○年全球掀起一波光纖通訊熱潮,光紅建聖生產單價約新台幣兩百萬的設備,半年內就賣出將近一百台,當時,鴻海曾是這家小公司的最大買主。
光纖通訊產業,一向被視為高科技業的藝術品,除精細度要求高,還因為自動化設備尚未能普及,相當程度得依賴人工。不過,光紅建聖開發出的設備,卻可以讓原本十分鐘生產八個光纖通訊元件的產能,增加一倍,提高為十六個,效率提升、成本自然壓低,而效率能夠拉高的關鍵在模具設計。
在光紅建聖的模具設計工作室內,一群學歷只有高職畢業的黑手師傅,身著背心短褲,或嚼著檳榔,或叼著香菸,不靠電腦繪圖,只憑著三十年累積的經驗與直尺、圓規等文具,短短三十分鐘,就能畫出一張模具設計圖。這樣的場景,讓穿西裝打領帶的英飛凌主管看傻了眼。
快速的模具開發能力,光紅建聖早在十年前即已展現。這家小公司的第一桶金來自於十年前一個新加坡政府標案,當時,新加坡電信業者要採購每年三十萬條,長達三年的光連接器訂單,光紅建聖順利得標,狠狠賺了一筆,公司地位也從此奠定。
和簡志澄一同打天下的光紅建聖創辦人藍振順回憶,當時,光紅建聖與國內其他公司合作,搶攻新加坡標案。結果,初期的兩個小標案,光紅建聖都未能拿下,原因是合作廠商認為光紅開出的價格太低,自行將報價調高近三○%,到了第三次標案,光紅建聖決定自行出馬,以低價標下整個標案中金額最大的一塊。其他廠商認為難以做到的價格,對光紅而言,卻還有相當大的利潤。
三年前,全球光通訊產業景氣跌到谷底,當時尚未與建聖合併的光紅,以二千五百萬元資本額,一年創下六億元營業額,這項營收紀錄與資本額十五億元的同業波若威科技相近。當時光紅連續三年每股稅後純益都逾百元。
即使光紅與建聖合併後,資本額一舉膨脹至五億元,光紅建聖每年仍交出每股稅後純益十元以上的獲利成績單。
根據知名光通訊研究機構RHK最新出爐的報告顯示,近三年全球光通訊業者賺錢者不到百分之一。光紅建聖能有如此獲利能力,確實令人咋舌。
只有國中畢業的簡志澄,與藍振順、翁勝嘉、潘勝利連手打造光紅建聖,在悄悄購併英飛凌光通訊部門後,光紅建聖已成功躍上國際舞台,接下來,這家有三十年歷史的老公司還會有什麼驚人之舉,市場正拭目以待。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