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的經濟前景,渾沌不明。
經濟成長率、企業投資率都一再下探,
創投公司甚至要把募來的資金,退還給投資人。

目前,台灣正如脫殼中的龍蝦,脆弱、易受傷,
但是為了成長,台灣必須如同過去,再次脫殼,找出新生的契機。

過去的台灣,從製鞋、紡織,脫殼為今日的資訊電子大國。
今天的台灣,該如何擬定脫殼新生的路向,
找到下一波動能成長、加速蛻變新生的步伐?


文/楊艾俐 攝影/劉國泰

台中工業區,六十三歲的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指著自行研發的精密機械上,貼有「BK一號」、「EK一號」標籤,「K指我的兩個日本對手--THK、NSK。BK就是要打擊他們(Beating),EK(Eating)就是要吃他們,」他意志高昂地說。

不到十公里,一片黃沙的台中科學園區后里基地,正在迎接台積電兩千三百億投資,台中科學園區投資額首度破兆,「我們的未來在台灣,」董事長張忠謀一字一字地說著。

台灣經濟闇昧不明,筆記型電腦九月中在台灣熄燈,大眾電腦關閉最後一條生產線;台灣一到七月貿易順差只有七.五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八○%;經濟成長創新低,只有三.八%;股市連日下跌;缺乏投資,創投公司甚至要把募來的資金,還給人家……。

脫殼新生 才能成長茁壯

兩種台灣,兩種情。台灣就是有一群不服輸的人為夢想打拚。

匆匆塞了兩個水煎包,經濟部長何美玥在晚上八點,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時表示,「台灣就像正在脫殼的龍蝦,脫殼時,肉最軟,最容易受傷。」

龍蝦,每隔一段時間,會躲起來,靜靜地找個角落,在晚上脫殼,等待新的軀體誕生,一生經歷無數次脫殼,才能成長茁壯。

過去的台灣,也如龍蝦,脫殼很多次。從鞋業、紡織、資訊電子、半導體、面板……,舊殼已無法承載新軀體。

「十年前,誰能料到台灣有那麼蓬勃的資訊業?」何美玥說,「未來十年,你又能料到台灣是什麼局面。」

但是在政府,企業努力下,台灣已勾勒一些龍蝦新生面貌。原本廢棄一片的彰濱工業區,一年半來已有一百八十家廠商進駐,目前總共有三百六十家廠商,成為台灣玻璃產業聚落,台玻和其他大玻璃廠商都爭相進駐。「台明將」已成為瑞典家具廠商「宜家家居」(IKEA)的最大玻璃供應商。

台明將總經理林肇睢在戰艦式樣的廠房裡,指著工廠另一端,「船頭對準上海,要贏過上海,」他說,「有人說在台灣等死,到大陸找死,我要留在台灣拚到死。」

台中科學園區三年就已吸引七千億投資,已經是新竹科學園區的七成,周圍更帶動物流、營建、醫院、大賣場,甚至團體伙食商機,達十餘億元。

台南科學園區也興隆旺盛,積極佈建生物科技,光電產業聚落。台灣機械業汰弱留強,何美玥部長預測,不久後,將超越瑞典、瑞士,進軍世界第三名,僅次於日本、德國。

賺難賺的錢

很多企業已脫殼而出,靠累積經驗、靠克服逆境、更靠自我學習,而脫胎新生。

力晶半導體去年獲利一百億元,傲視全球同業,董事長黃崇仁曾墜入谷底,攀爬求生,悟出「穩定的技術比最先進技術重要」、「控制風險比盲目成長重要」。鈺創董事長盧超群,率領屬下設計出的晶片,可以容納多層晶片,使手機仍然小巧,功能卻愈來愈多,半導體界取名「盧氏定律」。

企業除了槓桿(leverage)自己有形資產--廠房設備,近年來更leverage無形資產--知識,如專利,如智慧財產,甚至人脈,脫殼求生。

佈局從點、線到面。國內廠商上中下游策略聯盟,如聚陽成衣一面在國外佈點,做行銷研發,打進國外大賣場,國內拉進做布的宏遠興業,發展吸汗、通風特殊布料,共同對抗中國大陸低價品,在全球競爭。宏遠總經理葉清來說,好賺錢的日子已過,現在要去「賺難賺的錢」。

「做領導人,就是要強化優勢(Strong the Strength),」何美玥說,「不必一切重新開始,有好的讓它更好,有強的讓它更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士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