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每逢聽見算命大師說「你命中缺乏貴人」,或「你今年會遇到貴人」,總會令30世代的職場人豎起耳朵,內心動盪、或悲或喜。
沒錯,「貴人」這兩個字,就像職場上一條看不見的虛線,牽起大家敏感的神經。在曖昧不清的職場年代,命理師的一句話,像催眠般影響人的大局。
貴人有幾種?
一般職涯理論,都把一個人三十年的事業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十年,25~35歲,目標應該在培養專業,而非人脈。德勤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顏漏有就提醒,「年輕人在這個時間,並不需要刻意把重心花在建立關係上,而是利用每一次把事情做好的機會,附帶就建立了你的人脈。」
但是職場的競爭白熱化,人人都高學歷的時代,專業能力漸漸成為基本條件,不再是加分選項。進入職場五、六年,結識人脈的能力、視野格局的大小,在實際的職場中還是影響一個人是否能提早出線的因素。也不乏出社會較晚的30世代,想要藉著抽到「貴人」這張牌來提早翻身。
這樣的觀念到底是否正確?而貴人從哪來?首先,104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給貴人下了一個定義:「貴人」其實就是能提供你知識、技能、態度、或機會的人。壹傑行銷學院創辦人兼執行長劉國偉,則把貴人詮釋為人生導師──貴人能將他的智慧傳授給你,避免你犯下他曾經犯的錯,讓你提早成功。
積極型與消極型貴人
總而言之,貴人,就是幫助你的人。消極面來說,你本身已經很好了,只是有一些外在的阻礙,像是創業的資金匱乏、升遷管道的缺乏,這時貴人是一個會幫你排除外在阻礙,給你機會發光發熱的人。積極面來說,遇到教練型的貴人,比如一位好的主管,他會磨練你、雕琢你、更新你的人生態度、激發你的潛能來自我突破。因此可以確認一個人貴人愈多,格局就愈大。
唱衰型貴人
是的,貴人不見得是對你說好話的人。尤其是企圖心強的人、開創力大的人、挫你銳氣的人,才能讓你學到最多。
教練型貴人
人會操練你,逼你走出自己的舒適區(Comfort Zone)。貴人之所以為貴人,自然是比你聰明的人,在你還看不到自己的未來時,就率先看出你的潛力。在聖經中,大衛因為以色列王掃羅的追殺逃避至洗格拉,過著安逸與逃避的生活,而神為了訓練大衛,讓大衛完成重回耶路撒冷的使命,便降火焚毀了洗格拉。真正的貴人,會焚毀你的洗格拉,逼你走出舒適區,這樣的舒適區可能是一份高薪卻沒有挑戰的工作,或是不需努力就能獲得的名聲與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