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投資計畫還未敲定,嘉晶就從13元飆到28元

太陽能投資熱,讓所有沾到太陽能概念的公司,即使沒有完整布局的投資計畫,股價都拉出長紅。你怎麼看待這股太陽能投資狂潮?

文/林宏達

今年中,只要沾上「太陽能」三個字的公司,股價就像是鑲上金邊一樣,熱力無限,在股王茂迪站上五百元之後,另一波範圍更大、更廣的「太陽能瘋」,正在成形。

過去半年股價都在十一元徘徊,以生產LED(發光二極體)為主的鼎元,在宣布進軍太陽能模組組裝後,從六月二十八日開始,突然爆出近九千張的大量,不到十天,股價漲了四○%。

同樣生產LED的立碁七月十一日將生產太陽能電池的新聞見報後,雖然還只在訂購機台階段,生產線都還沒完全底定,但成交量第二天馬上爆出大量,股價從七月十一日的二十五.七五元,急拉到三十四.八元,九天內股價漲了三成五。

最離譜的則是嘉晶。今年六月,嘉晶才派人參加參訪團,赴歐洲考察太陽能工業,評估是否要投資生產目前利潤最豐厚、太陽能電池生產的最上游原料(多晶矽,Polysilicon)。消息才傳出,原先跟太陽能毫無關係,生產半導體用晶圓片的嘉晶,股價開始狂飆,股價就從六月十七日的十三.四五元,飆漲到七月八日的二十八.二元。
雖然嘉晶大股東在七月申請以一般交易,賣出五千張嘉晶股票,向市場「滅火」,也強調尚無具體的太陽能投資計畫,但有股王茂迪股價飆漲的例子在前,無窮的想像空間,讓嘉晶的股價就此停在二十八元上下,比過去一年來,每股十二元的「牛皮價」,高出一倍有餘。

太陽能概念股掀起的熱潮,甚至延燒到其他的替代能源股,原本年初股價只剩六元多的銳普電子,宣布進軍替代性能源後,立刻爆出交易大量,盤中創出二十四元新高。原先就已經在太陽能產業鏈裡的合晶、中美晶,股價走勢更是強勁。

高股價也讓許多人爭相投資太陽能產業,不過四個月前,台灣只有茂迪、益通、中美晶等生產產業鏈中的太陽能電池和晶棒,台達電、大同的太陽能廠都還在籌備階段,但四個月後,鼎元、立碁、崇越紛紛搶進這個市場,國光電力董事長潘文炎、前台朔汽車總經理張錦龍等人也傳出有意投資太陽能產業。

原料大戰 環保扮推手,供不應求

面對一片叫好聲,產業分析師卻有不一樣的看法。保德信店頭基金經理葉獻文認為,和國外太陽能股二十幾倍的本益比相比,台灣的太陽能類股,平均十八倍的本益比並不算高。但是長期來看,卻不是每家沾上邊的公司,都能享有高獲利。回到最基本的供需原則看,歐美政府的環保補貼政策、原料取得和營運規模,才是理性分析這個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從需求面來看,許多人把近年來太陽能的強勁需求,和高漲的油價聯想在一起,但事實是,歐美政府的環保政策,才是真正刺激太陽能電池需求的推手。

二○○一年,德國立法,以高出一般電價的四倍優惠價,向裝有太陽能發電裝置民眾買回剩餘電力,而且,這價格保證收購二十年,逐年調降百分之一.五。從此,德國政府的政策,對太陽能電池的發展,擁有極大的影響力。

近年來,義大利、西班牙,甚至美國加州紛紛推出類似的補助政策,需求不斷增加,才讓太陽能電池行情不斷上漲。

儘管全球都在拚命擴張太陽能電池產能,不過現在能拿到原料,才搭得到獲利列車。

目前全球太陽能原料缺貨的主要原因,在於最上游的原料多晶矽,其主要產能掌握在全球三家大廠(Tokuyama, Hemlock, Wacker)手上。熟悉半導體生態的崇越科技董事長郭智輝分析,過去這個領域並不好賺,太陽能產業突然「爆紅」,三大廠增產不及,才讓全球太陽能產業嚴重缺料。今年初,多晶矽已比去年漲了三成,郭智輝表示,今年市場上已傳出再漲一倍的續約價,「還有客戶捧著現金,求他們擴產」。

缺料,讓下游廠商全部陷入原料大戰,產量也受限,許多太陽能電池廠二○○六年的產能,都已經賣完。即使是德國太陽電池大廠Q-CELL,也曾因為產能擴張太快,原料不足,新增生產線被迫停擺。也因此,儘管市場大好,各太陽能廠的增產速度卻有限。

郭智輝分析,對晶棒廠和太陽能電池廠來說,如果過去沒有和原料廠簽訂長期契約,就只得拿現金,在市場上四處蒐購為數不多的現貨,或是回收半導體廠的廢片。由於生產太陽能電池需要的晶圓片,動輒以萬計,無論哪一種方法,都並不容易。

獲利判準 越居產業下游,利潤越低

代工,則是另一條出路。茂迪太陽光電事業部總經理左元淮表示,今年第一季擴產遇到缺料瓶頸後,茂迪就改和手上握有原料的上游廠商合作,提高代工比率,維持茂迪的產能和市占率。

產量和代工比例的變化,成了分析師最近觀察晶棒廠和太陽能電池生產廠,最關心的項目。「有規模的大廠,比較容易得到原料廠的幫助,為了維持關係,拿到較多原料。」葉獻文說。「雖然太陽能電池需求強勁,但拿不到原料的人,明年還是會出現衰退。」葉獻文分析,原料擴產也有十八個月的導入期,到二○○六年,多晶矽也只會增產一四%,「二○○七年原料才有可能慢慢達到供需平衡。」

他也認為,在這個產業,越下游利潤越低,像把太陽能電池封裝成發電用的太陽能板,因為體積龐大,台灣離市場又遠,又不像太陽能電池能轉嫁材料漲價的成本,如果沒有通過歐盟認證,「獲利在一○%以下。」葉獻文說。而根據財報,太陽能電池廠,像茂迪,獲利率仍有三成。最上游的原料廠,今年甚至計畫漲價一倍,獲利率更將水漲船高。

勝出結算 是否具競爭力,後年分曉

規模和價格,是最後決勝負的關鍵。當原料漸漸供需平衡之後,這個市場的遊戲規則,將會完全不同,但葉獻文認為,最快也要二○○七年,才會發生。

葉獻文認為,太陽能電池生產其實技術上並不困難,成本也不高,等原料供需平衡之後,就會引發太陽能電池價格下跌,進一步擴大太陽能電池的市場。

郭智輝更大膽預測,到明、後年,將會有很多太陽能電池廠,因為不具競爭規模而求售,「就像當年的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一樣,一開始的時候大家有錢賺。」郭智輝認為,真正開始競爭之後,誰能把轉換效率提高,價格降低,規模做大,就能決定未來勝敗。

這波太陽能投資熱潮,只是這場比賽的最起點,葉獻文預測,整個太陽能產業,到二○二○年之前,都將持續成長。要尋找真正值得投資的贏家,產量、規模和成本,將是在這股太陽能投資熱中,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士愷 的頭像
    士愷

    士愷的部落格

    士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