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宏文

日前市場傳出飛利浦有意以五十億元投資統寶,雖然這個消息還未獲最後證實,但是從飛利浦外包與轉投資台積電、LPL及冠捷等一流公司,獲取超乎預期的龐大獲利,整個過程已是飛利浦百年營運課程中,最精采的一堂課。

「 三十多年前我加入飛利浦,當時高雄可以說是科技沙漠,中山大學那時都還沒成立,但我經常周末搭飛機到台北,上公司安排的企管顧問課程,全部經費都由公司出。」在飛利浦服務滿二十五年退休,並自行創業成功的飛信半導體總經理黃貴洲,想起當年在飛利浦學習成長的日子,至今心中仍充滿感激。

飛信半導體成立於一九九八年,當時由黃貴洲領軍的四十多名創業團隊中,有八成都是飛利浦的老同事,由於大家已共事多年,加上都在飛利浦受過完整訓練,因此成立後,業績一路成長,短短五年便順利掛牌上市。

飛信半導體並非飛利浦員工集體創業的單一例子,一九九五年,當時就有華新先進前總經理李銀樹,帶著不少飛利浦同事出來創業。至於日前通過上櫃的台灣典範半導體董事長鄧希哲,也曾在飛利浦歷練,包括中壢監視器廠、高雄建元封測廠及台北小家電事業部等單位,也因此,鄧希哲練就技術、生產管理、行銷甚至財務等方面的知識。就連後來「轉行」做面板的友達光電總經理陳炫彬,也是飛利浦「退除役」人員之一。

從一九六六年飛利浦首度到台灣投資,明年就將屆滿四十年,在這段期間中,飛利浦為台灣培養出無數的專業經理人,尤其是在台灣半導體封測業的發展歷程中,有所謂「北TI(德州儀器)、南Philips(飛利浦)」的說法,因為德儀在中和與飛利浦在高雄的封測廠歷史都很悠久,許多人才幾乎都是出身這兩大外商體系。

員工皆有紮實訓練與歷練 如今各為一方之霸

其中出身自飛利浦的人才,現今已在超過三十餘家公司擔任副總級以上的職位,許多飛利浦離職員工還成立「飛友會」,在台北、新竹及高雄三地都有分會,大家定期打球聚會並交換經營心得。台灣半導體封裝加測試業產值在二十年間,從一片荒蕪,成長至去年的兩千五百億元,這些飛利浦出來的菁英,貢獻卓著。

自一九八八年至九六年擔任台灣飛利浦總裁的羅益強,是台灣培養出來的最傑出專業經理人之一。他任職期間不僅提升台灣飛利浦的業績,成為飛利浦全球獲利最佳單位,並且挑戰日本戴明獎成功,讓原本並不是很認同的荷蘭總部也刮目相看,也因此後來羅益強被拔擢至總部的經營管理委員會中任職,成為飛利浦百年來首位進入決策核心的亞洲人。

羅益強說,給員工空間、容許不同意見,是飛利浦這個公司可愛的地方。因此他常常鼓勵年輕一代要造反,不造反的話,很難突破,但造反絕對不是無理的,換句話說要有自己的邏輯,這樣大家可以開放討論。「飛利浦的好處是有給你機會辯論,將來的組織都應該朝這個方向走。 」

曾任台灣飛利浦副總裁、華邦董事並身兼飛友會會長的許祿寶說,飛利浦尊重人才及世界各國文化,因此,只要是你有能力做得好,他就願意放手讓你做。這種接納人才的開放精神,讓全世界的人才都能為飛利浦所用,願意為飛利浦效命,這是飛利浦最成功的一點。不僅如此,飛利浦對於人才的投資絕對不吝嗇,除了黃貴洲前面所說的,經理級人才要到台北總部上管理課程以外,之後要再更上一層樓,就一定要外派至新加坡受訓,至於總經理級人才就一定要派至荷蘭總部,這些外派的費用都不低,但飛利浦花起這筆錢來,卻絕不皺眉頭。

力行「本土化」願意放手 投資人才絕不皺眉

另外,飛利浦在各個國家大都會重用當地人,除了本土化以外,也追求人才融合,也就是飛利浦強調的多元與融合(Diversity & Inclusion),因此,像目前台灣飛利浦有近三十多位員工都是從海外的各個單位派駐,台灣員工也有三十多位外派至世界各國,讓各國人才能夠進行交流與融合。

目前擔任台灣飛利浦半導體事業部總經理的江建勳,曾被派至荷蘭總公司工作三年半,他坦承剛到第一年挫折感很大,因為東方與西方人的工作態度及哲學完全不同。「在台灣,叫員工做事大家都會先問How(怎麼做),但是在荷蘭,第一個反應是Why(為什麼)」江建勳說,台灣員工行動力強,客戶需要什麼馬上動手去做,至於荷蘭員工則在動手前希望了解目標與方向,需要花更多時間溝通,「當我理解了這個差異之後,就豁然開朗了,而且更容易去尊重及欣賞他們的優點。」

台灣在飛利浦的全球布局中,地位一直相當重要,除了過去羅益強的表現令飛利浦總部相當滿意以外,飛利浦早就把台灣視為前進亞洲及大中華市場的跳板,目前飛利浦在中國公司有近五十位經理級以上的幹部,都是從台灣派任過去,其中還包括現任飛利浦中國總裁張玥。
有趣的是,飛利浦現任全球總裁柯慈雷,曾擔任台灣飛利浦總裁(一九九六至一九九九年),當他從羅益強手上接下這個位置,還身兼亞太區電子組件總裁,必須向當時調至荷蘭總部的羅益強報告。柯慈雷當時已是飛利浦內定培養的總裁接班人選,他被總部派至台灣來,目的就是要吸收台灣飛利浦的成功經驗,也讓他對亞洲文化及企業有更深度的了解,這也是飛利浦何以在亞洲布局如此成功的關鍵。

容許多元意見各自表述 鼓勵員工交流融合

因此,柯慈雷擔任台灣總裁時,員工深刻感受他對亞洲文化的用心,台灣飛利浦總裁莊鈞源說,「他身高一九○公分,看起來很酷,但其實很humble(謙虛),那三年給他很大的影響,他不僅學會分辨台灣人、香港人及新加坡人,還知道北京人與上海人有哪些差異。」

近年來,因應製造工廠移至中國的趨勢,飛利浦日益縮減台灣生產線,員工從高峰的一萬三千人降至三千四百人左右,不過,台灣飛利浦人力資源副總林南宏說,目前全球飛利浦都在裁員,但某些台灣較強的領域,例如半導體事業部,今年還要再找一百名員工。

人才是企業競爭的根本,台灣許多企業目前都面臨人才不足的窘境,像飛利浦這樣能夠廣納外國人才,吸收各地人才的優勢,才能讓本身事業體更加茁壯,相信這也是最值得台灣學習的一點。(更多精采內容,請見《今周刊》457期,各便利商店及連鎖商店均有銷售)

           飛利浦的人才 領導台灣科技產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士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