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宋東

油價上漲,台灣真正的石油危機在哪裡?
政府的新能源政策又在哪裡?


颱風前夕,看到夜裡苦苦在中油加油站前排隊,趕在漲價前加滿油箱的人,總覺滿肚辛酸。

今天省個百元,但明天之後,每天都需任人宰割地繳交讓自己車子的「上路費」。這種絕對的依賴,讓我對擁有車子的自由感想像,降低許多。

這是台灣人一般對「石油危機」的最直接體會,卻也正是台灣真正的石油危機所在。

石油價格不影響經濟成長?

卡翠娜颶風吹起的石油價格上漲,雖然短期已經回穩,但過去八個月,每桶石油已經從四十美元飛速漲到七十美元。

這樣快速的漲法,在一九七三、七九年分別造成兩次石油危機,這次卻像是沒事。到底油價要漲到什麼程度,漲多久才會引起經濟危機?是讓世界經濟學者搔破腦袋的問題。

但眼前有兩件事卻清楚明顯:其一,人類的交通(海陸空交通),對石油實在太依賴,因此價格波動引起的心理期待效果,更容易炒熱原料價格。其二,用目前石油的價格,直接與過去做比較,忽略了通貨膨脹因素。寶華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的研究就指出,一九八○年代,台灣能源消費佔GDP的比例,是三.八%;若今年用同樣的比例計算,每桶石油價格應高達一二○美元,因此目前油價對經濟成長還不構成「危機」。

除此之外,能源使用效率的增加,也是最近歐美經濟未受影響的原因之一。二次石油危機以來,歐美各國經濟已從耗能源的製造業轉為服務業。過去三十年,美國平均每美元的GDP成長,消耗的石油都是過去的一半。

台灣服務業佔GDP的比例,雖然已超過六成,但根據經濟部能源局最新版的《中華民國九二年能源統計手冊》,十年來台灣的能源生產力愈來愈差,且生產每單位商品與服務所消耗的能源數量(能源密集度),卻愈來愈高,顯示十年來台灣能源使用效率愈來愈低。

另外,台灣私人汽機車的成長量也很驚人。根據能源局統計,一九九三年,私人運具佔總客運量比例,是七三%,二○○三年比例已高達八八%,幾乎達到每人都有一輛車(機車、汽車)的地步。

近幾年高耗油的越野車(SUV)快速成長,更降低了台灣的汽油使用效率。

而且,當歐洲大力推廣柴油引擎車(比同級汽油引擎車燃油效率高二○%,最省柴油引擎車,比最耗油汽油引擎車省七.五倍燃料費)時,台灣直到去年初才開放進口,明年才要推出本土柴油引擎車。

「新能源政策」在哪?

當美國人瘋狂搶購豐田油電混合動力車(hybrid)時,台灣只有一部,是台達電子董事長鄭崇華,去年底自己辛苦從美國買回來的Toyota Prius(比同等級汽油引擎車省油四○%以上)。

以上兩件事實,都看得出來,台灣真正的石油危機,出在對節約能源的認知及能源使用的效率上。除快速提高產業的能源使用效率之外,更具廣泛教育意義的,是降低大眾對豪華「大轎車」的過度痴迷。

但是,這兩天行政院遲遲難產的新能源政策,卻仍陷在「油、電價格上漲,會非常謹慎」上面,完全沒有在效率提升上提出新見解,藉機將社會注意力往提高效率、開發新能源的方向整合共識,讓人為之扼腕。

事實上,在京都議定書的壓力下,未來各國的「能源政策」都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為重點。除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更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但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全球排名二十二的台灣,卻在七月剛開完能源會議後,馬上在八月初通過台電彰工火力電廠投資案,接著,還有大林、深澳多座火力發電廠開發案,及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很高的台塑大煉鋼廠與國光石化等高耗能投資案,預計都將依例通過。

另外,二○○七年起,台灣對二千西西以上引擎的貨物稅,將從三五%,調降至三○%。汽車業者已經摩拳擦掌要推出二千三、二千四百西西的「大馬力」新國產車。

而七月剛成立的裕隆、通用汽車新合資,要搶下四分之一台灣汽車市佔率的大汽車廠,馬上要引進的新車,也以美國豪華大轎車的經典代表凱迪拉克、別克為主。除此之外,明年更將在台組裝市內每加侖汽油只跑十五英里的豪華越野車(LSUV)悍馬H3,及每加侖跑十八至二五英里美國夢幻跑車Corvette。相對而言,二○○五年日本本田Civic每加侖跑三十二至三十八英里;豐田油電混合動力車Prius每加侖跑五一至六十英里。

七月全國能源會議開場,行政院副院長吳榮義,就針對七年前能源會議目標未達成做出反省:「到底是我們科技水準不如別人?政府部門未能有效執行相關政策與措施?還是國民缺乏資源保育或環保意識?只要找出根源,對症下藥,一定能扭轉頹勢。」

但,這不正是站在制高點、掌管宏觀調控公權力的政府,應該回答我們的問題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士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