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林孟儀

今年,《商業周刊》首度進行<一千大服務業排名>調查。根據這份調查結果,台灣一千大服務業去年的總營收為四兆七千億元,但前五百大服務業的營收就高達四兆四千億元,占一千大服務業的九四%,而後五百大服務業營收不到三千億元,比率僅有六%。

至於總稅後淨利的結果也一樣,前五百大的總稅後淨利高達二千四百四十六億元,占一千大服務業的九五%,後五百大則只有一百三十億元,僅占五%。

前五百大與後五百大服務業,在營收規模上呈現了十五比一、總稅後淨利也出現十九比一的懸殊差距。

而一千大服務業龍頭台灣電力公司,去年營收三千四百九十八億元,到了第五百名國興保全,去年營收為十一億五千七百萬元。但五百名以後,營收規模大為縮減,排名第一千大的居家企業,去年營收為二億零七百萬元,成為今年入榜最低門檻。

也就是說,第一名與第一千名間的差距為一六八九倍。顯見服務業的規模差距較製造業更大,前五百大盡是噸位超重量級的大象;後五百大服務業的規模則相對微小,其中三成更主要集中於小型貿易業。

不過,特別的是,後五百大服務業的獲利能力(稅後淨利率)為六‧七%,竟與前五百大的獲利能力相當〈見表〉。

因此,在調查過程,我們看到了隱身在服務業多樣的業種業態中,極富生命力的服務業小鑽石。雖然他們的資本額僅在四千萬元至七億元間,營收排行榜也都在二百五十名之後,但這些小卒英雄的營運表現卻充分展現「小而美」的特色,每股稅後盈餘從二元至十三元不等。

例如,資本額一億六千九百萬元的雄獅旅行社,靠著掏出兩億元建置資訊系統的大手筆,設立旅遊業界第一個內部資訊團隊,做為服務差異化的關鍵要素;下長棋十二年,終於拿下海外旅遊市場的老大地位,獲利三年內成長八倍!

成立不到五年的中華全球食物,股本六千萬元,去年去年每股稅後盈餘二.二三元,比前一年大幅增長二四八九%,因為賺的資訊透明的錢、運籌調度能力的錢!

而股本不超過四千萬元的兄弟職棒與興農職棒事業,連一千大服務業都進不了,但去年卻能創造每股稅後盈餘六‧二五元與十三‧八元的佳績,原因就在掌握到極富利基的運動行銷市場。

資本額七億元的緯來電視網,則是堅持不追流行,而是燒冷灶,成為流行節目的帶動者,去年每股稅後盈餘也達六‧三七元。

第四百五十四名的國內洗腎儀器耗材龍頭通路杏昌生技,股本二億五千萬元,去年每股稅後盈餘三.六一元,不但比前一年增長四六.一五%。杏昌的大幅成長動力來自於讓員工持股四成的金手銬策略,因而激勵旗下業務員一年做出七千萬業績!

這些小鑽石是台灣服務業生命力的代表,說明了服務業不只比規模,也比靈活,甚至比製造業更有以小搏大的條件。

只不過,這些小而美的服務業,未來有沒有可能持續成長、壯大,邁向小而強的境界?考驗著他們不斷創新、差異化、累積知識財的功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士愷 的頭像
    士愷

    士愷的部落格

    士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